因為我是口腔外科的專科醫師, 接觸的患者多是由外院轉介或是已經有不舒服的疼痛的民眾. 然而, 在接觸質樸真誠的民眾之後, 卻發現資訊發達的年代, 卻仍有近6成的人沒有正確的認知, 或將近5成的人對牙醫師的治療有恐懼... 回想起來, 真是令人感傷與不捨.
不斷的思考問題的起源, 卻發現是"教育(資訊)"出了問題!!從基本的口腔衛生習慣, 牙結石的清潔, 蛀牙的修復, 假牙的製作, 牙周的照顧, 該拔的牙齒或是植牙的概念... 通通都出了些問題...
有患者還在問我洗牙好不好, 或是自己不洗牙也堅持不讓自己的小孩洗牙... 有的堅持留住"柳絮隨風擺"般的牙齒, 或是把拔掉有問題的牙齒當成醫師想要賺錢的做法... 有的是沒有辦法做合理的固定假牙, 卻不顧學理的請齒模師做牙齒... 有的是怕酸 怕痛 怕腫 怕沒牙齒難看, 卻不願意接受治療, 直到狀況變差... 有些是相信一些廣告, 卻怎麼也不相信醫師的指導... 還有一些則是把牙醫師當成機器, 他(她)想做什麼就得怎麼做...
林林總總的怪現象, 讓第一線的職業醫師很是頭痛!!那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呢?? 個人覺得得由三方面著手
其一, 牙醫師的心態與待遇. 因為工作的性質與歷史的共業, 牙醫師其實位居一個很尷尬的地位!!牙醫師掌管了口腔衛生的重任, 卻不得不花很多的時間在假牙製作上, 也因此常被誤以為是做牙齒的, 也常被醫科的醫師認為我們學識不足... 所以根本解決之道有二. 一是"治療計畫"的徹底執行, 就我所知, 這點在長庚體系的牙科執行的不錯, 也有一部份的診所醫師也有注重. 如果每個牙醫師都能針對個別患者訂定治療計畫並記錄與說明清楚, 患者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必定有所提升!!二是工作量和所得成比例... 常聽到有些前輩說看診都沒時間了還要花時間定計畫?!這個狀況要改善看來得從看診人次和薪資比例來衡量了... 但是, 只要做好計畫, 好好的把患者治療好, 所得也不會太差~~至少是衣食無缺!
其二, 民眾的再教育.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過多次的入學口腔檢查, 去看過幾次牙醫, 但是, 如果沒有接觸牙醫學, 根本不會有正確的知識而只有道聽途說或是人云亦云, 更甚者, 被很多假裝很懂的人蒙蔽... 這種情況, 要改善個人認為須直接從社區牙醫學教育著手. 我不否定口檢 學檢 或是黏膜篩檢的功效, 但是, 我們是否應該顧及更廣泛的民眾, 這些人或許是患者的家長, 家人, 親戚, 同儕朋友... 當四周的人都能夠提供正確的資訊, 問題自然就比較好處理啦!!
其三, 就醫心態的建立. 預防甚於治療, 這是一個已經老掉牙的觀念, 可是卻沒能被做好!!舉幾個例子 : (1) 常說牙痛不是病, 痛起來要人命, 可是真的是如此嗎?蛀牙不補, 就可能愈蛀愈深愈酸痛, 影響到神經就得抽神經, 神經抽掉後若需要做假牙, 卻又沒做, 嫌太貴, 然後牙齒繃斷, 又怕拔牙, 如果發炎疼痛, 又有膿腫需要切開引流時, 又怕痛, 可是偏偏麻藥會效果不好, 反而痛得要命... (2) 常常說牙齒要刷乾淨, 要定期洗牙, 可能因為怕痛或是被珐瑯質可能損壞的謠言嚇倒, 結果就沒好好清潔牙菌斑, 牙結石累積一段時間, 輕則牙齦出血, 重則牙齦萎縮, 好不容易洗完牙卻因會幾天內的暫時性酸痛不舒服而畏懼, 慢慢的牙齒敏感, 牙縫變大, 甚至齒牙動搖, 然後又沈迷於牙膏和漱口水的效果, 而忽略了沒有把牙菌斑或牙結石清乾淨, 其他方式沒辦法真正發揮輔助的功能, 接著可能得接受牙周治療, 但因為約診次數和時間, 造成懶得回診的情況, 最後不得不拔牙, 卻又無法接受...有太多不同的例子和流程, 在在都說明了一件事, 就是無謂的害怕漫不在乎的心態...如此, 還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嗎??世間事, 沒有不勞而獲的...如果疼痛是治療過程的付出, 那不也應該坦然面對?!還是要讓問題愈來愈大, 才在抱怨補骨頭, 植牙...怎麼這麼貴?!
如果患者能接受正確的資訊, 能夠培養正確的心態, 再加上醫師完整的治療追蹤計畫, 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有一口健康的牙齒!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