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節錄自某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手冊 by 陳怡睿)

白斑病(Leukoplakia)
ICD-9:528.6
概論:
口腔黏膜上發生的白色斑塊,在臨床或病理學上均不能被歸類於任何疾病。
症狀:
1.    通常是沒有症狀
2.    如果有潰瘍形成則會疼痛
診斷:
1.    理學檢查:
➢    外觀變化多,平滑、有皺折、有溝紋、略微透明的白色區域、乳頭瘤樣或是堅硬的病灶
➢    顏色呈白、灰、黃白、或棕白色
➢    邊界通常是很明顯的
2.    切片檢查:為診斷依據
➢    角化過度,棘細胞層肥厚或棘皮症
➢    有的則是表面角化過度,下方的上皮組織則是角化不良或變薄
➢    周圍的結締組織通常可發現慢性發炎細胞
治療:
白斑病是一個臨床使用的名詞,第一個治療的步驟就是組織學的診斷,因此切片檢查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的治療。
-內科治療:
➢    消除任何已知的刺激因素,如戒煙或飲酒、矯正咬合不正、換置裝置不良的假牙
-外科治療:
═手術適應症(Indication):完成臨床理學檢查,先移除已知刺激物,觀察10-14天,密切追蹤,詳細記錄大小與特性,比較追蹤結果,如果沒有改善,就必須做病理組織檢查。
═術前評估(Pre-OP evaluation):臨床理學檢查,判別手術難易度,是否有產生併發症的風險,預後
═手術方法(Procedure)
1.    切片檢查:切片的位置要在病灶最嚴重的部位,如果病灶範圍很大,可在不同的位置切片
➢    Anesthesia
➢    Tissue stabilization
➢    Hemostasis
➢    Incision
➢    Handling of tissue
➢    Identification of surgical margins
➢    Specimen care
➢    Surgical closure
2.    呈現中度以上角化不良白斑病:完全切除
═手術方法(Procedure)
➢    surgical excision
➢    electrocautery
➢    cryosurgery
➢    laser ablation
➢    切除後必須要長期追蹤
3.    沒有呈現角化不良的白斑病:不需切除,每六個月定期追蹤,如果臨床發現有變化再進行切片檢查
═術後照護(Post-OP care)
➢    咬紗布壓迫止血、冰敷,
➢    疼痛、腫脹、手術區域滲血
➢    口腔衛生、適當飲食、避免術後12小時從事張力性的活動
➢    一星期後回診移除縫線
═術後併發症及其處置(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)
➢    出血
    damp sponge + gauze
    gelform
    Oxidized regenerated cellulose + topical thrombin
    Collage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a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